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艾红霞
“暑假期间,每天都有人上门咨询培训课程,很有点忙。”7月21日,武昌百瑞景小区一个双语阅读培训机构,正在接待顾客咨询的负责人李茜声音有些嘶哑。
如同眼下持续的高温,中小学暑期,也成了培训市场的火热爆发期。嗅觉敏锐的机构高呼“得暑假者得天下”,尽可能增加投入扩大市场份额。
自己上班,让孩子也上“班”
7月22日下午2时30分,武昌积玉桥一栋大楼的四楼,刚刚带孩子上完英语课的张女士,拉着女儿在走道的人潮中突围——离下一堂课还有半小时,走廊里已挤满等着上课的学生和家长。
这个暑假,张女士的女儿一大半时间将在各种培训班度过,“我和老公要上班,老人身体不好没法管孩子,比平时多报了4个班。”
张女士说,为方便接送,选的培训机构都在单位附近,有乒乓球、写字、围棋、英语、吉它、游泳,费用总计1.3万元,“暑假两个月,花了我两个月工资。”
打发暑假时间,减轻家长们上班兼顾带娃的负担,是不少家庭选择培训班的首要原因。除了传统课辅类培训,游泳、足球、篮球、跆拳道、舞蹈、击剑、书法等兴趣班大受青睐,花费少则几千元,多则数万元。
家住汉口黎黄陂路的邱女士,在暑假前给孩子敲定了6个培训班,她的目的很明确——不想孩子在暑假期间把好习惯弄丢了。8岁儿子做完作业就在家看电视、玩平板电脑,“怕他产生网瘾,所以宁愿出钱让他去上培训班。”邱女士说,培训班有4个是体育兴趣班,保证在她自己上班时,孩子也在上“班”。
纷纷争抢“暑期红利”
“生源比平时多了1/3。”李茜在武昌百瑞景小区开办了一家中英文阅读培训机构,进入培训行业已经14年的她说,每年7、8月学校放暑假的时候,都会催生培训市场的大热,热度一年高过一年。
各种培训机构,自然是不会错过这个“黄金旺季”。一家机构的工作人员介绍,为满足暑期突然增多的培训需求,他们调整了上课时间,加密了上课班次,比如暑期开设三期课程,“老师的工作量翻了倍,有的一天要跑几个校区,一个月上70节课。”
因为生源陡增,暑假之前,该机构还在武汉高校招聘大学生担任班主任老师,批改作业、向家长反馈情况。武汉一所高校在校生小刘就是其中一员,“一天要上3堂课,每堂课2.5小时,每堂课报酬是80元。”
“暑期忙两个月,抵得上平时4个月或者5个月。”在光谷开设一家小型作文培训机构的陈姓负责人坦言。他说,培训机构格外重视暑期市场,一方面生源带来的是现金流,另一方面能固定部分生源,不用担心秋季招生。
这位陈姓负责人介绍,他进入这个行业十年,每到暑假都会提前做预案,尽量多吃暑期红利。
据武汉市教育部门统计,目前武汉培训市场主体有1万余个,按一家机构平均10名从业者计算,10万人在培训机构就业,行业人均产值超过10万元,武汉教育培训行业至少是百亿元级的产业。
采访中湖北日报全媒记者发现,一些新的创业者往往也会选择暑期入市。“暑期更容易招到生源。”今年7月,经过4个多月的筹备,秦女士和两个创业伙伴在武昌一个小区开设了线下作文班,但秦女士将这个班认定为托管班——首期十多个学生都是熟人的孩子,“家里没人管,放我这里图安心。”但秦女士并不泄气,她相信精心准备的课程,会让这批孩子学有所成并形成口碑效应。
潮水退去谁将祼泳
火爆的暑假培训,带给机构的不仅仅是真金白银,更多的机构还将其看为是市场重新洗牌、重分蛋糕的良机。
暑期结束后,孩子们重返校园,培训需求回落,得暑假者真的能得天下吗?
上述陈姓负责人接受采访时说,只能说是给了培训机构一个机会,是否留得住还难说。
今年进入培训市场的秦女士很认可这个观点,“留住生源还是要靠内功”。秦女士说,创业前做过市场调查,在武汉,“70后”“80后”父母对孩子的培养更多秉持“全面发展”“素质教育”理念,并不是一味地上“应试”辅导班。因此,暑期培训市场上,才会兴起编程班、骑马班、社会实践等兴趣课程,“我看好国学+作文模式”。
数字音乐领域的创业者、乐斯教育创始人宫旭生认为,暑假并非万能,身为教育企业,得有核心技术和核心产品,否则大市场、大产业都是虚的。宫旭生选择了“人工智能+音乐教育”,“线上线下教学很适合孩子心理,一般来尝试过的孩子都会报名。”
“需求多样化反映在教育上,更注重个性化,所以教育培训市场出现多元化、更加细分,是趋势。”湖北大学教育学院叶显发教授说,培训机构还应在自身特色挖掘、品牌培育、提升质量上下功夫,这样才能走的更稳更远。
叶显发教授提醒,不能因为暑期市场火爆而盲目乐观,虽然暑期培训对秋季招生有一定引流作用,但两者毕竟不能混同。暑期培训,家长求的是方便、就近,秋季考虑的因素更多。
上一篇:没有了